Industry News
新闻中心
这个人为我们赢得了战争胜利……希金斯艇,这正是欧洲盟军总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大概这么说的,他又补充道:假如没有他的艇,“整个战争战略都将截然不同”。
我们对他已经不陌生,他的公司生产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鱼雷快艇,这些快艇几乎在全世界海洋上作战,包括在欧洲与苏联、北非等区域。
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Andrew Jackson Higgins,1886年8月28日-1952年8月1日)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期间的军事演习中学会了造船。
后来他进入商界,经营木材生意,创建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从菲律宾、非洲、中美洲运送木材。
凭借这项业务,他拥有了全美最大的帆船船队,并且在名下拥有一座用于造船和修船的造船厂。
然而,木材生意在1930年破产,但希金斯的造船公司Higgins Industries继续建造并销售船只。
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在“禁酒令”时期,许多运送威士忌和朗姆酒的走私船就是用他的船只完成运输的。
作为爱尔兰移民的后代,他在这场黑帮战争中站在哪一边,其实不难猜测——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每天都要喝下一瓶威士忌。
而且,希金斯还与美国海岸警卫队签订了合同,为其提供用于追捕走私者的高速快艇。
当时,满载欧洲酒类的船只停靠在距美国海岸20英里的海面上,灵活的快艇和驳船则将一箱箱酒运上岸。
更有意思的是,整个行动的“暗号”非常优雅——据说走私集团专门收购了一家娱乐电台,在指定时间播放吉卜林、雪莱和拜伦的诗歌,诗句中隐藏了与“酒类油轮”会合的时间与地点。
还有传言称,一支由爱尔兰黑帮“老大”比尔·德怀尔(Big Bill Dwyer)组织的舰队——20艘装有400马力“自由”(Liberty)航空发动机的快艇——的指挥官正是……希金斯本人。
“这些魔鬼般的机器在海面上以50节的速度飞驰……仿佛它们几乎在飞。浪花溅起的水雾让人浑身湿透,海岸警卫队几乎没办法看清它们。简而言之,他们一次都没有抓到过哪怕一艘这样的快艇。”
凭借独特的设计,这些快艇能直接冲上浅滩,迅速卸货,然后再次消失在夜色中——没有一艘船被捕获。
销售的热门产品是“尤里卡”艇(Eureka),由希金斯于1926年为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密西西比河下游作业的石油工人和捕兽者设计。这种船吃水很浅,螺旋桨被安置在船体的半隧道内,船首形状像鸟类喙部的“铲嘴鹬”,可以直接冲上海岸并轻松倒退离开。随着结构的一直在改进,这种船不仅仅可以在浅水中高速航行,还能几乎在原地掉头。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积极寻找一种能够在没有码头设施的海岸实施登陆的小型浅吃水船艇,要求螺旋桨受到保护,船体能够船首直接靠岸,迅速卸下登陆部队后掉头驶回外海。欧洲爆发的大战预示着这种船艇的需求将日渐增长,因为火力的提升已经使传统的舰船登陆变成一场血腥屠杀。
然而,美国海军的建造与维修局(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始终没有办法满足海军陆战队的要求,只好向民间开发商征求方案。1938年,“尤里卡”艇参加测试,一举改变了局面。它赢得了采购方的青睐,并在1939年2月的海军登陆演习中以LCP(L)的编号来测试。唯一的缺点是人员和装备必须“翻越舷侧”才能下船,这在实战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敌方火力下极其危险。
LCP(L)艇被美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及其自治领——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广泛采用,战后波兰海军也曾使用。
英国的采购人员得知希金斯的船艇后,下达了一份可运送一个完整英军排及两三名随行信号兵或突击工兵的订单。最初的订单为136艘,其中首批50艘于1940年10月交付英国。
英国人普遍的使用这些LCP(L)艇在挪威和法国海岸进行破坏突袭,并在1942年8月支援了盟军在迪耶普的首次大型登陆行动。
LCP(L)是一种紧凑而简洁的登陆艇,长36英尺8英寸(约11米),船首装备两挺0.30口径勃朗宁机枪,可根据型号运载25至36名士兵,船员3–4人(舵手、机械师、通讯员和机枪手),每3–4艘艇配一名军官。载重能力约3.6吨。艇体采用松木板和胶合板结构,重量轻、吃水浅。驾驶舱、登陆舱和机舱有装甲板防护。动力为250马力霍尔-斯科特发动机,最高航速约13公里/小时。
然而,其装卸登陆部队的方式是明显短板——人员一定翻越舷侧上下船,在战斗环境中极为不便。
美国士兵将一艘在阿图岛缴获的日本“大发”(大発)型(Daihatsu / 大型発動機艇)登陆艇拖上岸。
早在1937年,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观察员就注意到日军在上海登陆时使用带有前方可放下跳板的“大发”型登陆艇。
海军方面将日军艇的图像转交给希金斯,不久后,新奥尔良的希金斯工厂便制造出带有跳板的“尤里卡”艇模型。
尤其是“大发”(大発/大発動艇,大型机动艇)还可以装备反坦克炮和机枪,用来拦截敌方的PT快艇。而那些王牌大发艇艇长更自称为“所罗门之虎”!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次日,希金斯提交了专利申请。此时日本工程师的反对已毫无意义。
一个月之内,在庞恰特雷恩湖上进行了三艘“尤里卡”跳板艇的试验,这些原型艇全部由希金斯自费建造。
希金斯的做法很直接——他直接在LCP(L)的艇首切掉前段并安装钢制跳板。
1941年5月26日,希金斯的员工在订购方——海军造船局的罗斯·达格特指挥官和海军陆战队装备委员会的欧内斯特·林塞特少校面前,展示了用新型登陆艇装卸一辆军用卡车和36名士兵的过程。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增援部队正从一艘 LCP(L) 登陆艇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
它们在1942年被投入北非、西西里、瓜达尔卡纳尔和塔拉瓦等地的登陆作战。
但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早期的跳板宽度与船体一致,登陆时形成狭窄“通道”,易引起拥堵。
最终定型的希金斯登陆艇是LCVP(Landing Craft, Vehicle, Personnel——车辆/人员两用登陆艇),它配备了更宽的跳板,可以运载车辆。1943年5月,前三艘LCVP顺利通过测试。
“希金斯艇”也供应英国,用于突击队的突袭,后来在诺曼底登陆日被皇家海军广泛使用。
1942年11月,同盟国在法属北非殖民地发起“火炬行动”,三种早期型号的希金斯艇全部参战:
这款被非正式称为“希金斯船(Higgins boat)”的登陆艇可搭载36人一个排,或10–12名士兵和一辆吉普车/卡车,或8,000磅(约3.6吨)货物。
吃水:前部2英尺2英寸(约66厘米),后部3英尺(约91厘米),便于在浅水区机动并直接顶靠岸边放下跳板。
其船首形状使空船能够轻松倒退滑回水中,螺旋桨半埋于船体半隧道中,避免碰撞岩石或漂浮物。
唯一无法克服的难题是太平洋的珊瑚环礁,在那里的作战需依赖履带式两栖运输车(“Amtrak”)或等工兵爆破障碍。
随后出现了更大的版本——最初被称为“坦克驳船”的型号,即后来的LCM(机械化登陆艇)前身。
到1943年底,他已拥有7家工厂、超过25,000名工人(最高达30,000)。
在生产巅峰期,Higgins Industries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员工超过85,000人,政府合同总额达3.5亿美元,产品涵盖登陆艇、鱼雷艇、两栖舰艇、飞机、鱼雷发射器、炮塔和烟幕发生器。
希金斯的用人理念极为独特:他接纳所有非现役白人男性、非裔美国人、女性、老人和残疾人,并在同等岗位上支付相同工资。
这种做法吸引了政界人士,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都曾多次到访希金斯的工厂。
LCVP。由“希金斯工业公司”(Higgins Industries)及其他公司(持许可)建造。
使用单位:美国海军、美国海岸警卫队、马耳他武装部队海军分队、民国海军、法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
载重能力:可运输重 6,000 磅(2,700 公斤)的车辆,或总重 8,100 磅(3,700 公斤)的货物;可搭载 36 名士兵。
这艘长度略高于 36 英尺(11 米)、宽度略小于 11 英尺(3.4 米)的小型登陆艇 LCVP,配备了一台 225 马力的 Gray Marine 6-71 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可达 12 节。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乘坐它很容易晕船。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并增加载重量,船体和船尾采用了胶合板建造,自然无法对小型武器提供有效防护。
“希金斯艇”可以搭载一个 36 人的步兵排,或一辆吉普车加 12 名士兵,或 8,000 磅(3.6 吨)的货物。艇首的钢制跳板可快速放下,使船能够在 3—4 分钟内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快速登陆、离岸,并返回补给船再次装载。它的吃水很浅(艉部 3 英尺,艏部 2 英尺 2 英寸),能够靠近海岸线,而艇体内置的半隧道结构则保护螺旋桨免受沙石和杂物的损害。
希金斯登陆艇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多次登陆作战,包括二战德国占领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盟军渡过莱茵河,以及更早的“火炬行动”北非登陆、盟军入侵西西里、意大利的“雪崩行动”和“浅滩行动”、法国南部的“龙骑兵行动”,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阿图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关岛战役、佩莱利乌战役、菲律宾战役、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其中顶级规模的使用是在1944年6月6日的“D日”,当天投入了数千艘此类登陆艇。
艇舱内部充满令人难以忍受的柴油味与呕吐的气味。海浪猛烈地拍打着胶合板船体,子弹叮当作响地反弹在艇首的钢制跳板上。登陆舱内,士兵们蜷缩着身体,努力躲避敌方机枪的扫射。突然,他们听到了海浪拍岸的轰鸣与龙骨刮擦沙石的刺耳声。厚重的钢质跳板伴随着巨响落入浪花中,士兵们立刻冲入冰冷的海水,迎向命运……
西方盟军最高统帅、美国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后来高度评价这位企业家的功绩:“安德鲁·希金斯是那个为我们赢得战争的人。如果没有希金斯的LCV,我们根本没办法在无遮蔽的海滩上登陆。整个战争战略都将被改写……”
曾指挥太平洋登陆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军霍兰·史密斯写道,希金斯登陆艇“为赢得太平洋胜利所作的贡献超过任何一种作战装备”。
“我只做大事,钱对我来说无所谓。”——希金斯曾这样向《生活》杂志的记者夸口。
USS Darke(APA-159)号的18号LCVP登陆艇,约在1945年4月9日至14日期间,可能载有陆军部队作为冲绳战役的增援部队。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前顾问雷蒙德·莫利在1943年《新闻周刊》的文章中写道:“希金斯本人带来的鼓舞不亚于他那些杰出的发明。他是真正的大师级建造者,拥有上一代美国建设者所具备的意志力、智慧、活力和勇气。”
水兵们常把希金斯登陆艇称作“爸爸艇”或“彼得艇”(取自LCVP最后一个字母P的拼读),而LCM则被叫作“迈克艇”。
在朝鲜战争中,希金斯登陆艇也被用于仁川战役、“尾板行动”和兴南撤退。1958年黎巴嫩危机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行动同样使用了它们。配有顶棚并安装20毫米厄利孔炮的LCVP,还被法国海军用于第一次法属越南战争中在湄公河巡逻,与其他美制登陆艇一同服役。
像“希金斯艇”这样的小型登陆艇的出现,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常常要先夺取防御严密的港口和海湾,而如今整支军队可以直接在几乎任何一段海岸线登陆,迫使敌方不得不沿整个海岸部署防御。
至于LCP(L),它们知名度较低,数量也更少,几乎未曾出现在重大事件中。但摄影师们还是留下了一些它们的身影。
英国突击队员在演习中从登陆艇上登陆。最右侧照片中,是那位手持长剑的传奇英国军官“疯子”杰克·丘吉尔。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沿着绳网下到 LCP(L) 登陆艇,为即将在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之后的斐济群岛行动做准备。
在二战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中,LCVP 被美军更为频繁地使用,人们在诺曼底或硫磺岛海滩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中对它们再熟悉不过。此后,它们也常常会出现在电影中,例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
它们还出现在电影《最长的一天》中,甚至被用于1985年的电影《入侵美国》的场景中。在1956年的电影《所有小艇离船》中,也展示了希金斯登陆艇在海岸登陆作战中的作用。这部同名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曾经的海军军官。
美国海军水兵1950年12月5日,在仁川海岸拖曳水雷扫雷器,LCVP 登陆艇在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LCVP 登陆艇仍然继续服役。美国还开发了一整套增大尺寸的类似登陆艇。在战争期间,就开始建造 LCM-6 型登陆艇,这些船只可以将多达 60 名士兵或约 34.5 吨各种物资(包括一辆中型谢尔曼坦克)运送到岸上。战后又出现了 LCM-8 型,排水量更大,载重量进一步提升。这类登陆艇在空载时速度可达 12 节,载重量可达 60 吨。它们能轻松将多达 200 名士兵运送到岸上,或运输新型坦克:中型 M48 坦克或主战 M60 坦克。
日本投降后,自 1945 年 10 月 11 日起,美国联邦政府开始终止军事合同,这对 Higgins Industries 公司产生了严重影响。希金斯因多次工会罢工而开始亏损,并出售了大部分工厂。公司虽然继续生产新的 LCVP,但在获取政府补贴方面未能取得很大成功。
安德鲁本人于1952年去世。庞大的希金斯工业集团在他去世后不久便走向衰落,公司于1959年关闭。
幸存下来的,是希金斯的航空企业——1940年在新奥尔良附近的米修村(Michoud)建成的米修军械厂(Michoud Ordnance Plant),耗资1.8亿美元(2018年折合约28亿美元)。196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确定该厂可用来生产土星五号(Saturn V)火箭。工厂经过改造,重新命名为米修组装厂(Michoud Assembly Facility),用于航天项目。在这里建造了几枚土星火箭的第一级,以及后来的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
一艘保存完好的希金斯登陆艇,带有原装发动机,在阿拉斯加瓦尔德斯的船坞被发现,并于2000年移交给波士顿附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这艘艇曾用于浅水捕鱼,但除驾驶舱可拆卸上层建筑外,艇体几乎未改动;所有装甲、仪表和设备均保持完好。唯一的修复只是重新喷涂成原色。
在诺曼底被发现的原始希金斯登陆艇,由北卡罗来纳海事博物馆专业修复,用于伊利诺伊州威顿康蒂尼公园的第一师博物馆(First Division Museum)。目前展出于马萨诸塞州斯托的美国遗产博物馆。
另一艘原版 LCVP 正在诺曼底格兰坎-梅西(Grancan-Mézi)梅西炮台修复,它于2008年在伊西尼-苏尔-梅尔(Isigny-sur-Mer)的一处农场被发现。
原版 LCVP 在诺曼底鲁昂的 Challenge LCVP 上展出,这艘艇建于1942年,可能曾参加北非和意大利的登陆作战。
另一艘原版 LCVP 存放于佛罗里达州克莱蒙特的二战老兵历史项目中,于2020年4月被收购,目前正在等待修复。
在印第安纳州温森尼斯的印第安纳军事博物馆,一艘原版 LCVP 正在修复,其尾部编号为 AG 39,推测来自 USS Menemsha(AG-39)的巡逻水文船。
原版 LCVP 也展出于俄亥俄州格罗夫波特的莫茨军事博物馆,曾从 USS Cambria(APA-36)拆下,该船在太平洋战区参与过七次登陆作战。
1990年代,根据希金斯工业原始规格建造的希金斯登陆艇复制品,展出于新奥尔良国家二战博物馆。
2018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河与圣华金河三角洲发现了一艘1942年出厂、以 Eureka 型号设计的 LCVP。该艇在盐水中闲置至少40年,但无需修复,目前由私人主人自行使用,仍配备原装 Chrysler Crown Marine 发动机及未改装传动装置,原始仪表、编号 72530、钢制舱床、灭火器、喇叭等多项零件仍可使用。
已知还有一艘保存完好但状况较差的 LCVP 位于南乔治亚岛的爱德王角海岸。
2021年北加利福尼亚干旱期间,在沙斯塔湖发现了一艘相对完好的 LCVP,该艇曾隶属于 USS Monrovia,参加过西西里和塔拉瓦战役。修复后将展出于内布拉斯加州国民警卫队博物馆。
战后由玻璃钢替代胶合板建造的 LCVP 收藏于英格兰布里斯托尔附近的肖普兰德收藏馆,曾用于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及多部关于“霸王行动”的纪录片拍摄,目前处于存储状态,等待修复。
2023年4月10日,美国造币厂发行了“美国创新”系列中的第18枚硬币(若算上系列纪念币则为第19枚),面额1美元,纪念希金斯登陆艇——一种登陆艇类型,美军两栖部队用于将装备和海军陆战队士兵从登陆舰运送到海滩。硬币背面描绘了希金斯登陆艇在二战期间的使用场景,创新的登陆坡道已展开,抵达岸边。硬币上的文字包括:“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HIGGINS BOAT”和“LOUISIANA”。
希金斯登陆艇被描绘在2023年路易斯安那州“美国创新”系列一美元硬币的背面。
希金斯拥有30项专利,主要涉及登陆船和运输工具。1943年,克雷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为纪念他,一艘油轮被命名为USNS Andrew J. Higgins (T-AO-190)。在内布拉斯加州哥伦布市设有希金斯纪念碑,而美国81号公路哥伦布以南的一段11公里(7英里)路段被命名为“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高速公路”。
2000年,新奥尔良仓库区附近、靠近新开放的诺曼底日博物馆(现为国家二战博物馆)的霍华德大道一段7街区的路被重新命名为“安德鲁·希金斯街”。
哥伦布市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杰拉尔德·梅耶与学生们共同创建了国家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纪念馆,位于希金斯的家乡哥伦布市,该纪念馆于2001年8月正式开放。
安德鲁·J·希金斯雕像,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哥伦布市的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国家纪念馆
这艘不起眼的登陆艇彻底革新了两栖登陆作战,彻底改变了海上战争的战略与战术。而所有的关注却都集中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上……